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第二阶段正文

山东立法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月”

2015/10/6 7:56:35   来源:新华网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这一决定,明确写入刚刚通过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在此期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集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

  山东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名,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100多个。全省已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此外,山东省还将“生产性保护”概念引入立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传承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规划。目前,山东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达39000多家,年营业收入接近200亿元,从业人员265万余人。(来源 人民日报 记者 卞民德)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