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网信办指导,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网络中秋晚会”于17日完成录制,并将于中秋期间正式上线。
本次网络中秋晚会以艺术演绎与文学讲述的新颖演出模式表达“思念”的主题,分为思念人、思念家、思念国三个层次。古为今用的古诗词鲜活弹唱、古曲今弹的优美古琴演奏、古衣新着的唯美汉服展示、古艺今作的优雅行为艺术……将古典与现代巧妙结合,成功实现了中国古典美的现代转化,呈现了一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和感官盛宴。“文化讲述中国精神,艺术演绎中国形象”,网络中秋晚会立足于传统文化,凭借网络传播,并以“微秋晚”的分段视频形式呈现,力争打造成网络文艺的正能量品牌。
本次网络中秋晚会系分段录制,除17日在北京大观园进行主会场的录制外,还有多场次的网络中秋晚会分会场:14日录制了大学生汉服舞蹈;11日,在吉林长春举办了为11个国家海外华人华侨中文学校校长“诗书礼乐”讲座;18日晚则举办“月是故乡明”的文艺茶话会。
17日的录制现场还是两个机构——“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国乐中心”和“北京市校园传统文化社团联盟”的成立大会。国乐中心,是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成立的首个二级机构,中心主任由研究会副会长杨青先生担任。“国乐中心”尚在筹备阶段就已经成功举办全国首创的“国艺演说”舞台形式,还将于近期开展网络文艺之“琴歌弹唱”系列作品。北京市校园传统文化社团联盟,以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作为指导机构,它的成立代表了以青年网民、以祖国未来作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网络新生力量的集结,将举起传承中华文化、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接力棒。
网络中秋晚会系由国家网信办指导,由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光明网主办的“网络中国节·中秋”主题文化活动中的线下活动。节目视频将于中秋节当周,在光明网推出的PC端中秋互动专题页面中逐步上线。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