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中韩自贸 齐鲁先行”全国媒体行正文

陈华:对接中韩FTA 山东要差异化发展

2015/9/13 14:27:38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张敏敏

  中国山东网9月13日讯(记者 张敏敏)今年6月1日,中韩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也称“中韩FTA”)。目前,两国正在履行各自相关程序,力争该协定年内或明年上半年正式生效。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表示,中韩FTA的签署将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山东在对韩贸易上区位优势明显,是中韩贸易的“桥头堡”,在积极对接中韩FTA,抢抓中韩自贸区机遇过程中,山东要差异化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与其他省市出现高度同质的竞争。

  中韩FTA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

  “中韩自由贸易区减少了生产要素流动的人为障碍,打破了贸易的壁垒,提升了两国之间经济流动的效率。”陈华解释,宏观上,中韩自由贸易区会带来两国GDP的增长、就业的增加、百姓收入的增加;微观上,中韩自贸区会给双方的百姓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因为产品的价格会更便宜,服务的质量会更高,企业对外投资、进口设备或者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将降低。

  据预测,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中国的GDP将增长1%-2%,韩国增长2%-3%,届时,中韩有望形成一个人口高达14亿、GDP高达11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有数据显示,韩国商品进入中国,不同商品税率有所不同,通常来说都有33%左右的关税。陈华说,中韩自贸区最突出的特点是降税,即关税减免。中韩FTA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超过90%,就是说以后中韩海关税目名单上90%以上商品实行零关税。“这意味着,中国姑娘买韩国化妆品、韩国人吃中国的海鲜,价格会变得更低。”

  陈华认为,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将极大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更将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将会为“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区的建设提供样本,中韩FTA也是山东一个重大机遇,加速山东开启对外开放新格局。

  山东是中韩贸易的“桥头堡”

  中韩FTA谈判过程中,结合谈判进程,山东提前谋划,抢抓机遇,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城市多次承办中韩自贸区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准备会议等多双边会议。

  据了解,济南连续4年举办了韩国商品博览会,并结合中韩FTA正式签署,举办了山东-韩国经贸合作论坛;青岛市承办了多场中韩贸易经济论坛和会议,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威海市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写入中韩自贸协定;烟台市推动中韩(烟台)产业园成为中韩两国双边机制重点推动的合作共建园区,突出与韩国的产业合作,加强与现代汽车、LG电子、斗山等大企业项目合作。

  山东与韩国一衣带水,在对韩贸易上区位优势明显,是中韩贸易大通道的门户,也是中韩贸易的“桥头堡”,山东抢占了中韩自贸区未来发展的先机。陈华说,目前,山东与韩国的贸易额占全国的13%,韩资利用率占全国的1/3,作为互补性较大的两个经济体,中韩之间达成FTA将对两国贸易量的提升起到显著的催化作用。

  此外,山东不仅具有区位优势,工业产业优势也比较明显,与韩国之间的产业互补性较强,空间还很大。山东作为一个沿海经济大省,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基础比较好。

  山东要实行差异化、错位发展

  随着自贸区落地,与韩国隔海相望的环渤海地区无不为之而动。作为对韩贸易的“桥头堡”,山东2013年就提出《关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框架方案》,被山东省规划为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沿海7市,均已启动示范区建设。“作为韩资企业投资最多的省份,利用天时地利,把握好中韩自贸机遇,对于山东提高经济总量、推进产业升级、加快贸易转型具有深远的影响。”陈华说。

  不过山东要想在中韩自贸区建设中拔得头筹,面临的挑战也不小。对山东而言,中韩自贸区建成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因为中韩自贸区优惠政策均为普惠制,山东20多年积累的优势或不复存在,原有的地缘优势也将受到明显挑战。

  陈华认为,大连、天津、江苏省一些地市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特别是南方地区政策活、营商环境好,非常利于中韩FTA落地。这就需要山东政府部门在用好地利优势的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并给出更好的规划设计,避免与其他省市出现高度同质的竞争。

  “此外,山东沿海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在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等也有同质化情况,对接中韩FTA会有内部竞争不可避免。但是山东各沿海城市也存在差异,这就意味着各地在利用外资、对外贸易上也有差异性。所以政府部门要强化顶层设计,根据城市各自的特点,实行差异化错位发展,避免同省城市之间的高度同质竞争和恶性竞争。”陈华说。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