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感到十分悲痛、十分自责,作为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第十场发布会19日下午举行,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首次出席发布会,他在开场白中这样说。随后,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黄兴国再次表达自责。
截至19日下午2点,此次事故造成114人遇难,失联64人,17000多户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坏,170多家生产企业,3万多人受到影响,仓储公司3000多辆汽车基本烧毁。
人们不禁发问:为何会发生这样重大的事故?如此惨剧究竟谁之过?天津有关方面是否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谁来承担责任?
事故发生后,天津连续召开了9场新闻发布会,并设立了新闻中心,却难以消弭舆论对天津官方的追问。本应用来回应关切的新闻发布,何以成为引爆舆情的“导火索”?
黄兴国坦承,“当然我们做的也不怎么好,我们在慢慢改进。”
曾几何时,天津一直是领风气之先的城市,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即便是传媒业,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天津就发行报纸30余种,总发行量超过29万份,本地发行18.7万份,为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如今,天津面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战略发展机遇,更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支持。天津曾经的荣光,不能在这次爆炸事故中灰飞烟灭。
记者注意到,此次由天津一把手出席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十分尖锐,官员亦未回避。面对“杨栋梁被查是否与天津爆炸事故有关”、“天津市委、市政府会否有相关官员引咎辞职”这样的敏感追问,黄兴国都一一回应。发布会后期,当主持人轻声提示时间时,黄兴国双手一摊示意:“让他们继续问。”
19日下午的这场新闻发布会,虽然姗姗来迟,但黄兴国等官员以真诚的态度,来进行一场挽救天津声誉、维护城市形象的危机公关。从新闻发布会的效果来看,应该是有成效的。对大爆炸引发的舆情“大火”来说,也可算是一场“及时雨”。
参会的中外记者多认为天津的第十次新闻发布会“料足”、“诚意够”。当然,黄兴国两次“自责”能否消除几天来形成的负面评价之声,尚需拭目以待,这也需天津官方拿出实际行动来,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痕,消除负面影响。
文\张道正
——摘自:中国新闻网(2015年8月20日)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