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社会新闻正文

“坚守最美的梦” 一个老兵四十载的电影放映传奇

2015/8/9 9:45:4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8月9日电 傍晚来临,黑龙江富锦市东祥花园小区的纳凉亭里聚满了人。65岁的彭步钦熟练地支起幕布,校准投影仪位置,电影《七七事变》片头曲一响,这里瞬时变成了移动电影院。

  在这座拥有47万人口的小城里,他是“明星”。1974年自部队转业后,老彭成为一名电影放映员,并坚守至今:前26年认真履职给农民放,这15年退休后义务为全市人民放。

  上世纪70年代,能看场露天电影是奢侈。72岁的林奎田还记得,要是听说村里晚上放电影,白天铲地都比平时起劲儿。“那时受欢迎啊,各村屯赶着牛车马车去接放映队,光是发电机4个人才能抬动。”彭步钦说。

  到了80年代初,电视开始走进家庭。当地电影院、农村放映队很多都关闭了,老彭也急了,“阵地不能丢!”他个人承包放映队,花150元买了台手推车,又用30元焊了一个铁爬犁,自己进村“送电影”。

  那段日子,老彭肩扛、车驮、爬犁拉设备下乡,可常被村干部拒之门外。他不认这个理,就绕道村外,借老乡家的电,村里人听着声音都寻了过来。

  结合着时代主题放映影片的老彭,后来买了一辆小三轮车,骑行在乡间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最远去过百里开外的镇子,也曾在晚上连车带人滑进3米多深的壕沟。当兵时就两次获得三等功的他,面对这些没有抱怨,也从未退缩。

  2000年,老彭组建了科技放映队,自费为农民放映科普片,指导农业生产。2003年,退休后的老彭被女儿接进城里,他又琢磨起为城里人放露天电影。

  有一次,老彭配合市里放抗日英雄常隆基的影片。没有放映机,他就托人在黑龙江佳木斯市自费租设备,开着特意购置的两万元微型面包车,为全市37所中小学放映了影片,仅是油钱就花了8000多元。

  40多年来,老彭走遍了富锦市260个自然村,放电影1.6万余场,行程达50万公里。他说:“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本就不易,做就必须做好。”

  翻开老彭的放映记录本,这个只有三年级文化水平的老兵写道:“坚守最美的梦——寒来暑往,踏雪行冰,父老乡亲的期盼是我前行的动力,人民群众的赞许是引航我的明灯。”

  “3D电影也看过,但老电影还是很过瘾!”看了《七七事变》的市民张明素说。

  放映间歇,老彭的手机响了,电话铃声是——“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记者闫睿)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