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际新闻正文

美媒:可持续发展政策在中国扎根 但未来挑战巨大

2015/7/8 13:29:46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赫芬顿邮报》7月6日文章,原题:可持续政策在中国扎根

  近日,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贵阳,数千人参加了每年一度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笔者在闭幕式上发表了演讲。此次讨论只涉及环境问题,规模是在美国不常见的。我不记得有哪一次开环境会议会引起交通拥堵或造成酒店客满。在美国,此类交通堵塞一般发生在气候游行和反污染示威时,与会者发布学术论文和发表政策演讲的会议不会有这种事。

  我相信,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和公共政策在发生转变,目标是解决过去25年中国大规模发展所造成的健康和环境损害。中国的发展势头远未结束,但当政者认定,是时候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努力地保护自然资源。在中国,人们知道,他们必须注意土地、空气和水受到的破坏。

  从美欧的经历来看,降低污染绝对水平的同时确保GDP继续增长是可能的。这是因为污染防控会增加经济活动,可促进生产的技术基础现代化。最明显的是提高能效。节省能源就意味着省钱。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不可兼得的观念是不对的。

  中国现在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很难被忽视。放眼望去,建筑工地的塔吊到处都是,不断有更高的新楼冒出。不过,在这种大规模建设和赚钱的热潮下,很容易让人怀疑,可持续发展所需的长远主张不会有生存空间。快速发展的压力和对暴富的欲望可能压倒对呼吸的渴望。

  但愿不会这样,笔者觉得可持续力量会占上风。一个延续几千年的文明具有某种历史感,可能比我们相对年轻的国家更有耐心。与美国一样,年轻人是保护环境运动的主力。虽然政治体制截然不同,但面对要求有所改变的呼吁,两国政界和商界精英都需做出回应。

  笔者离开中国时,对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广受认同感到鼓舞,但也知道未来挑战巨大。我们从贵阳飞往北京时,笔者俯瞰,见到乡村星罗棋布的风车。虽然从以煤炭为基础的经济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经济转变不会简单,也不会速成,但已然开始。人们对笔者说的,可能是他们觉得笔者想要听的,但笔者感到中国对发展经济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决心越来越大。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