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传承齐鲁文明 共建大美山东"山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文

孔府文物档案馆海量珍贵档案 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显著

2015/6/15 13:58:10   来源:王永春 马文文    

14日,文化遗产保护齐鲁行采访团来到孔府文物档案馆,看文物档案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14日,文化遗产保护齐鲁行采访团来到孔府文物档案馆,看文物档案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山东网6月14日讯(记者 王永春 马文文)在文物界存在“中国文物看山东,山东文物看济宁,济宁文物看曲阜”的说法,作为全国文物大市,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曲阜文物的实际采集数量与登录实际数量均位于省内首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批可移动文物和史料档案都保存在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内。

  6月14日,“文化遗产保护全国媒体齐鲁行”采访团实地探访了孔府文物档案馆,了解孔府档案散档整理工作,同时也见证了济宁市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

  孔府档案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财富,它是中国最大家族遗存的、系统反映一个家族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研究孔府、孔氏家族重要资料和可靠史料,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及经济关系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记者了解到,这次《孔府档案》散档的普查,有不少新发现。其中,为数不少的善本古籍成为亮点之一,既有清时的经义注疏类,也有民国的是政要论类及部门章程。同时,还发现了清末民初的手抄古诗词及原创诗赋文稿。孔德成少年时代日记本、写字本和作文本,孔德懋少年时代的日记本,以及同期孔氏族人的课程本,它们体现出孔府家族的精神生活,展示了孔德成姐弟的少年生活。

  此外,民国时期的书信电函来往有不少留存,其中不乏蒋中正、孔祥熙、韩复渠、张宗昌等时政要人。其内容既有孔府(孔德成)与他们在政治上的同盟,也有生活中的私交。有些反应出彼时的时局,有些表明了孔府(孔德成)的情怀。为研究孔府在民国时期的政治时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

  档案馆散档案整理组组长刘玥介绍,由于档案数量庞大,且较为零散,参与孔府档案散档整理工作人员在专家的带领下,通过档案编目整理、破损档案托裱、档案拍照数据录入上传、档案汇编成卷归档四个步骤。目前档案馆将孔府档案分为14大类进行整理,包括袭封袭官、朝廷政治、林庙管理、租税、祀典、文书、庶务等,目前已经整理散档3000余件。

  孔府文物档案馆副馆长孔祥军介绍说,通过散档的整理,可以更为详尽的了解当年孔氏家族的生活状态和整个社会的情况,并进行整理、记录,方便后人研究。同时彻底摸清了馆藏各类文物的保存现状,为下步文物修复保护积累了第一手资料,让文物“活起来”打下了基础。

  其实,孔府文物档案馆只是山东在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我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已经有百万件文物获得“身份证”,截至2015年6月14日,全省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上共登录文物1491151件,已登录文物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目前全省正以平均每天1万余件的速度增加,普查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图片来源: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吴蒙 赵正同 陈斌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邱忠珲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