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十二五”期间中国文物保护成果突显

2015/6/13 10:04:5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姜潇

  新华网北京6月12日电 2015年6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十二五”期间,中国不断加大对文物的投入支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从2010年的11亿元增至2014年的80亿元。

  在此契机下,各项文物工作在传承中华文脉,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4年,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7项,稳居世界第二,另有43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11年12月结束。普查结果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包括新发现文物536001处,复查文物230721处,不仅进一步廓清了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广泛宣传和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知识。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为4296处。与前几批相比,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含了较多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等新型文化遗产。

  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2014年起,国家文物局在全国选取了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计划用3年时间,统筹推进传统村落在遗产保护、民生改善、环境整治、产业培育等方面的工作,使其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典范。

  近年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一步健全。目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5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76个。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30个

  (记者姜潇、张琴、王学涛)

编辑:开可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