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既为寄托哀思、追念亲恩,也为敦亲睦族、慎终追远。这样的节日、这样的传统,是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
古人说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既描摹物候变化,也寄寓文化意涵。而过往祭扫活动中的一些庸俗之风,给清明平添污浊之气。大操大办,劳民伤财;过度焚烧,制造火患;而那些烧“情人”、烧“麻将”的做法,污染环境的同时,更污染了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传统的仪式也可与时俱进。这几年来,文明祭扫之风,让清明更“清明”。碑前献一束鲜花,馨香寄哀思;坟旁种一棵绿树,绿荫表怀念。在网上写一段回忆文章、亲人围坐翻翻老照片,亲情共鸣中传承着良好家风。
清明是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有着强大生命力。当前,不管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还是从乡村生活转向城市生活,我们的生活场景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惟其如此,我们更需要把握住节日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不变的人心情感,在继承与创新中涵养属于我们时代的节日文化。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06日 01 版)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