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扫黄打非·净网2015”专项行动一开局,就将矛头指向一些知名网站和非法网站,第一批3起案件的查处情况2日公布后,在各地、各界人士中引起较大反响,大家对净网行动表示大力支持,并希望形成有效机制,坚持长期、依法的打击防堵工作。
上海市民赵燕是一位7岁孩子的妈妈,也是一位小学教师。“现在一些淫秽色情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扫黄打非,就是给孩子们一个明净、清朗的网络空间和成长空间。”赵燕说,“互联网企业既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有社会责任感,为了赚钱而放任色情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的企业,全社会都要抵制。”
上海黄浦公安分局民警乐凌浩认为,“扫黄打非·净网”专项行动从去年至今已经打出了声势,也表明了国家对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行为严厉打击、毫不留情的决心。他说:“一方面是净网行动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让一些涉及违法行为的企业付出代价,让一些想打‘擦边球’的网站及时收手;另一方面,全社会也要形成合力来营造良好的氛围。”
国家行政学院高级经济师安森东也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公安机关、运营商以及一些具备下线的增值服务商等各方要积极联动,才能有效治理。
探寻并建立网络“扫黄”的长效机制,是各界人士的一致呼吁,一方面抓治理、一方面抓教育是大家的共识。
“引导建立健康、友好的网络文化势在必行。”北京市京源学校校长白宏宽说,从教育角度看,要提高青少年的鉴赏水平和判别能力,自觉判断和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也要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力度,从根本上遏止不良信息的传播与消费。
互联网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作为互联网平台,决不能用“我只提供空间不生产内容”的“避风港原则”推卸责任,必须用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更加严格的管理,避免沦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和帮凶。
(记者朱翃、阳娜、叶前、冯源、方列)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