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受牧民孟克老人的邀请,记者一行前往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哈日根图嘎查。在哈日根图新型村庄的文化活动室里,我们见到了正在练习蒙古三弦的孟克:“我们村里有阅览室、文化室,我们有点时间就唱唱歌、谈谈那个(琴),要不就耍耍象棋,这个乐器一套全有。”
不远处一排排精致的平层别墅错落有致地分布,孟克告诉我们那里就是牧民们的新家:“以前我们还都是住的分散,分散住的呢。集中了以后呀,路、电、自来水,各方面是全部跟城市一模一样。”
孟克说, 2011年,鄂托克前旗开始推行城镇化工作。但在广大牧区,世代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却不愿搬进城市生活:“我们都是不离开草原的。反正是靠草原生活,习惯了,就跟草原有感情了。”
鄂前旗城乡统筹办主任柳利军介绍,政府多次讨论调研后,决定尊重农牧民的意愿,由他们自主选择转移进城或留居农牧区。对于愿意转移进城的农牧民,政府设置了安置小区和就业帮扶政策;而针对留下来的农牧民,通过资金补贴,当地首先为他们统一规划建设了配套齐全的新房子:“做法就是通过人口布局的调整,生产要素的积聚,还有就是配套设施,特别是公共服务的完善,把这些人就地城镇化。”
当时很多牧民都问柳利军,城镇化是不是就是从土房子搬进小别墅?他告诉他们,除了盖漂亮的房子,还要帮大家发展产业:“土地整合起来便于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同时我们配套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养殖型园区,既有种的,又有养的。”
短短几年时间,哈日根图新建成了4000亩水浇地,大型喷灌轻松作业,不仅耕、种、播、收机械化了,在养殖棚圈里,连喂羊也可以拿着遥控器操作了;孟克说,自己从来没想过会用上计算机:“现在我们农业呢机械化,养殖是智能化,搅拌机啊,喂养的勺子那些都是一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彻底变了,这是了不起的。”
让孟克更高兴的是,政府给他们的房屋、草场都办理了产权证。不仅明确了产权,还可以办理抵押贷款:“我们这儿这个优惠政策里边还有一个政府农矿信用社贷款的话,54%贴息,利息是政府给交,这样。”
(来源 央广网 记者 黎政祥 宝音)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