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小麦国家实验室主任许为钢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裴寨社区党支部书记裴春亮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李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面对“新常态”,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三农”问题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代表们认为,农业生产新形势呼唤农业生产“新常态”,农民奔小康还亟需啃掉贫困“硬骨头”,而农村治理提升、农民致富更需抓住“村干部”这个“带头人”。
农业生产呼唤“新常态”
2014年河南在克服严重干旱等不利因素下,粮食总产达到1154.46亿斤,增产11.72亿斤,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然而,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河南农业生产与全国相似,面临化肥、农药、土壤等过度使用和消耗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小麦国家实验室主任许为钢说,耕地“红线”不能破、补贴“黄线”已见顶、资源环境约束更趋紧,农业生产的新形势呼唤农业发展到“新常态”。
许为钢认为,全国农业发展都亟需“换挡调速”,河南更应该走在前列。许为钢介绍,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达到6000多万吨,约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33%,每公顷使用量约为440公斤,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化肥使用量更是达到600公斤每公顷,且目前仍在以3%的速度递增。而在农药方面,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达到180万吨,每公顷使用量达到143.4公斤。
而目前,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仅有30%左右,过低的利用率导致农业面临污染严重问题,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许为钢说,“我们不能不断过度消耗祖辈们留下的大地,为子孙留下一个破坏不堪的农田。”
许为钢建议,一是将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减排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三五规划,将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主要投入品的科技创新列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二是运用法律手段,让农业环境保护在法规政策上“硬起来”,尽快填补《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空白,以法律确定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标准;三是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引导鼓励农业生产的升级换代。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