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环球社评:7%左右展现中国最宝贵的确定性

2015/3/6 18:33:51   来源:人民网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率预期7%左右,李克强总理昨天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宣布引来全球舆论的如潮评论。李总理的许多话都让众媒体津津乐道,但“7%左右”受到的关注量显然拔得头筹。

  这一增长目标符合中国内外大多数人的预期,也可以说,它是围绕中国经济各种意见和看法的最大公约数。对今天的经济界和舆论界来说,7%左右总体上“既不高也不低”,它的确同时关照了中国对经济增长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属于“最顺理成章的”那个数字。

  尽管也有国际组织预测中国2015年的实际增长只有百分之六点几的,但7%左右被绝大多数人视为“可完成的”目标。换句话说,尽管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仍在增加,但对守住7%左右这个区间,当下的中国社会颇有信心,世界对此也是看好的。

  昨天的中国舆论普遍对7%左右这个最新目标给予了好评,这种好评与社会真实心态高度对应。中国社会在过去几年围绕GDP问题开展了大量争论,这些争论先是扳倒了唯GDP论,接着又批驳了去GDP论。7%左右既是新的增长目标,也是中国全社会针对GDP去除各种激进态度、巩固科学认识的写照。

  中国人平静、积极地接受7%左右增长目标,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软着陆”。软着陆决非只是经济要素摆动幅度的衔接,更是社会心理和态度的平稳过渡。像中国这样的大型发展社会,很难说究竟百分之几的增长率“最合理”。最重要的或许是一个现实的增长率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和认同,它能最大限度契合人们的预期与要求,并与社会的其他节奏环环相扣。

  7%左右作为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容之一,与新常态本身一起注入中国社会未来种种认识的基础部分。人们对7%的落差性感受已逐渐经历过了,接下来大家将有更多兴趣发现中高速增长的真实好处,并通过开发、利用它们而让我们的未来充满生机,把新常态变成中国经济发展货真价实的升级版。

  中国经济增长两位数的那些年,舆论大谈发展速度降下来的好处。等到经济下行压力真的来了,一些人又变得一筹莫展。这是个反复锤炼的过程,现在或许可以说,中国社会真的“成熟了”。

  有过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曾经沧海”的经历,中国社会对7%左右的“平常心”才是真实的。中国人如今看重环保、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等等,都不是矫揉造作。中国社会对“什么是发展”的认识受到了时代的洗礼,这或许是我们长期平稳发展的最重要保障。

  李克强总理昨天的报告中有一句话: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这个“硬道理”可谓几经风雨,至今屹立在党的路线政策核心位置,屹立在13亿中国人的心头,它本身就预示了伟大的力量。

  近年来“潮流”这个词很时髦,对它的解释五花八门。平心而论,中国执政党和老百姓齐心协力做的事情,就是这个世界的最大潮流。想想看,世界千变万化,但最核心最深刻的变化都跟中国有关。7%左右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有牵动力的国家年度发展指标。

  中国人的信心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要高,这个国家的巨大潜力仍像热泉一样在向上喷涌,与社会更理性、科学的发展计划融为一体。确定性在中国仍很牢固,它在透过各种崭新的现象和曲折呈现自己,构成中国最为意义重大的可持续性。

编辑:郭莹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