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2015全国两会正文

抗旱 生态补水 山东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凸显

2015/2/28 15:22:14   来源:济南日报     作者:刘文

  自去年入冬以来,由于缺少有效降水,山东省几处重要产粮区的灌溉水源有的干涸、有的断流,特别是中部地区农田遭遇大面积干旱,正值拔节期的玉米因为“口渴”,叶子都已打卷。为此,南水北调双王城水库应急增援抗旱调水1600万立方米,为中部地区的弥河两岸大片濒临绝产的秋季作物“解渴”。去年下半年还向南四湖调水超过1亿立方米,有效减缓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去年,全省降水量仅为512毫米,较常年偏少近4成,是我省近十年来降水最少的年份,降水稀少也使全省小麦受旱面积接近千万亩。由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已经正式通水,我省境内规划的南北、东西两条输水干线形成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和现代水网大骨架,所以我省已经实现了长江水、淮河水、黄河水和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位于我省中部地区的双王城水库紧急调引长江水1600万立方米加入抗旱“队伍”,使当地绝望的农民重新燃起希望。据省南水北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3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是缓解山东半岛和鲁北地区城市缺水问题,并为向河北、天津应急供水创造条件,建成运行后,每年可为山东调引14.67亿立方米的长江水,将从战略上调整山东的水资源布局。

  由于干旱少雨,济南市已经开始利用南水北调济平干渠向强渗漏带补源,已达到顶托地下水的作用。去年下半年,我省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向南四湖上级湖、下级湖调引黄河水2422万立方米、长江水8069万立方米,用于生态应急补水,这意味着南水北调工程的综合效益已经初步显现。

  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各地配套工程的建设完善、辐射延伸,全省水网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已经可以有效缓解山东水资源短缺矛盾,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解除因遇枯水年而发生的水资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影响,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编辑:温伟伟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