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活动正文

浪潮CTO王柏华:大数据将成国家竞争力重要标志

2015/1/30 15:01:30   来源:中国山东网    

  山东省政协委员王柏华在山东省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中表示,山东应顺应全球思维新常态,构建属于山东自己的大数据战略。

  中国山东网1月30日讯(记者 王永春)“信息技术不是在融合,而是在融化、重构和颠覆其他产业形态,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也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思维新常态。”山东省政协委员、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王柏华在29日的山东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中提出,大数据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新常态:大数据思维正在成为全球思维新常态,美国、日本、欧洲纷纷提出大数据战略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正在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而大数据技术正是创新驱动的发动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王柏华以大家熟知的阿里金融举例,“在无人工参与的情况下,3分钟即可发放一笔小额贷款。可以预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将会极大地冲击传统的金融业务。美国的谷歌公司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跑了56万公里,并将在5年后上市,改写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格局,甚至会改变全球的道路交通格局。”

  此外,王柏华认为大数据技术还能改变政府的社会治理方式,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全新的途径。他以美国政府耗资20亿美金建成的10万平米云数据中心举例,“这个云数据中心可以承载并同时处理全球全部个人行为数据,大数据使反恐迈入新的时代。”

  同时,他指出大数据服务本身也是能够创造万亿级产业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的公开、共享和应用。

  大数据帝国:中国大数据建设已经在路上,山东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大数据中心

  事实上,中国的大数据建设已经在路上。2014年十二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贵州、陕西、上海、重庆、南京等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大数据发展规划,广东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大数据局。

  “中国各个领域的数据都在高速增长,将很快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如果中国的大数据战略完成了,中国将会充分感受到大数据给经济建设带来的好处。”王柏华在大会发言中如是说。

  在此次发言中,王柏华着重提到了山东的大数据发展战略。他认为,山东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山东有良好的信息产业基础条件、众多领域的大数据实践成果和大数据产业联盟和基于智慧城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促进山东经济、民生、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王柏华说。

  山东大数据战略:打造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大数据服务产业的发展

  说到山东的大数据建设,王柏华认为应尽快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数据的价值在于数据之间的关联和关系。目前,数据分散在政府及民生服务的各个部门,无法共享。因此,需要站在全省的高度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引导,提高全省各行业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通过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动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王柏华说,一个成功的大数据战略在于打造出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要以信息消费需求为引领, 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打造以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和应用、数据安全、数据设备和软件等环节组成的大数据产业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发展机制,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王柏华表示,这需要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推动大数据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应用,重点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等领域,要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数据特色应用,培育一批龙头示范企业。

  在具体建设上,王柏华指出大数据建设的前提是政府要同意开放数据。“各级政府积累了诸如人口、交通、环境、气象等大量有价值的社会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重复组合、挖掘利用。相比国内,西方发达国家把政府数据的开放作为倒逼服务水平提高、推动大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国内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和青岛等城市率先启动了政府数据开放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王柏华说,山东各级政府部门应把数据开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定统一的数据开放标准和数据开放范围,鼓励企业、研究机构进行大数据分析应用,对节能降耗、交通疏导、雾霾治理、食品安全、电子商务、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服务进行政策、资金支持,在推动大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大数据服务产业的发展。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