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本网时评正文

校车安全,最不应该缺位的是谁?

2014/12/11 8:42:19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单非

  半个月时间,四起校车事故,16人死亡,其中多数为幼儿。临近年关,有些家庭注定永难团圆。媒体将发生在山东的这些事称作“噩梦”,何止是贴切,简直是彻骨。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召开了校车安全整治会议,省公安厅决定即日起至2015年3月底,在全省开展为期四个月的校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这当然是件值得肯定的好事,却也让人不禁想再次旧疑重提,为什么总是在出现重大事故后政府才会采取行动,为什么社会的发展脚步总是需要有人去做“炮灰”呢?就算有些因素不可避免,那是否可以降低一些概率和不要那么后知后觉呢?

  缺位,一切的隐患和事故,总是与这两字脱不开关系。而我们需要搞清楚缺位者都有谁,又缺位了些什么,找准穴位扎准针才能治病。政府作为人民的当家人,于此当然是首当其冲,可是除此之外呢?

  以最近山东发生的四起校车事故为例,让我们先看看导致校车事故的原因都有哪些。11月9日,蓬莱市潮水镇校车事故造成包括11名幼儿在内的12人死亡、3名幼儿受伤,出事的校车为小型面包车,为当地潮水四村幼儿园雇佣,不具备校车资格,却已非法从事接送幼儿园学生活动近三年,而且核载8人的车出事时却载了15人。

  “无资质”和“超载”,是该起事故显而易见的两大关键因素。超载问题没什么好说的,是彻头彻尾的不负责任、投机和利欲熏心;无资质虽然并不代表校车质量存在问题或者司机驾驶技术不过硬,却不能否认的确可能存在运作不规范、态度懈怠、人情关系介入等因素,这些都是隐患所在。

  其它三起事故,也多有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子,全国各地历来发生的校车事故以及各类其它公共交通事故,也往往与这两点因素纠缠不清。我们应该承认,有些校车事故可能的确是因为偶然因素,有一些则错在对方,但整体盘点下来,人为因素上的漏洞仍是最为主要和触目惊心的,学校方面很明显是程序不严、管理混乱,政府方面很显然是监管缺失和执法不力,而至关重要的另一方的责任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校车有没有资质,这是很容易质询和追究的;校车有没有超载,作为直接相关人也完全是心中有数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家长们哪里去了?没有资质和超载的校车为什么还让孩子上?明知有安全隐患却仍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将孩子当成“试验品”?为什么在一起起校车安全事故中,只见家长哭叫却不见家长爆料?为什么所有人都只盯着学校和政府,却忘记了家长这群最不应该缺位的人?家长群体到底是可怜的受害人,还是可悲的责任人?

  这些必须得到回答的追问,却吊诡地被人们完全忽略了,最吊诡的是这种忽略使本该与校车安全问题关系最紧密的学生家长成了“局外人”,等于是眼睁睁地看着惨剧发生。诚然,校车数量的稀少使家长缺少选择、安全教育缺失等因素可能是客观的原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和“也许不会落到我家孩子身上”的侥幸心理,恐怕更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我们追问的答案其实是纠缠不清的,家长一定撇不清其中的关系。

  家长们不明白一点,他们虽然多是平头老百姓,但是当他们警惕起来、认真起来、勇敢起来,就任谁也不能轻视他们的力量,因为这股力量的名字叫“民意”,这股民意因为涉及儿童和学生安全必能得到全社会的声援,而最终得到政府的重视,使事情走向完善和解决。近年来,上访、强拆等问题的不断改善和解决,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套路,虽然民众在方式上存在诸多欠妥处。只可惜,这些条件家长们一个都不具备,因而以自己的妥协形成了对校车安全问题的纵容,以自己的糊涂将自己的孩子推向了血肉模糊,校车事故,他们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

  所以,说这些并不仅仅是要指责学生家长,而是想告诉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失职,在此基础上对校车安全问题在意和上心,将心拧成一根鞭子,对学校和政府的工作开展有力监督,推动事情向着规范和严格发展,让孩子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否则,冯小刚的一部电影还将继续上演,名字叫做《一声叹息》。(文/单非)

编辑:单非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