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国内新闻正文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培育核心价值观营养

2014/11/16 9:45:39   来源:光明日报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集中反映着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影响着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寄托灵魂、激发民族创新的智慧源泉。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才能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植根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准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虽然存在一些糟粕,但更多的是至今仍然为全人类所认同的优秀思想文化,它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深厚土壤和精神源泉。例如,“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等,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诉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中吸取养分。

  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从“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训,再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都是民本思想的高度概括。今天,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更是基于传统思想文化土壤对民本思想的提炼。虽然民本思想并不能等同于现代民主思想,但是二者都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力量,可以说,民本思想就是民主思想在古代社会的朴素表达。

  深厚的家国意识是中国人的一贯遵循。中国古人经常习惯于把自身利益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生命同天下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在奉献国家的事业中体验生命的快乐与价值。当前,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普通人而言,爱国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对祖国的感情,是可以具体化、生活化、大众化的。人们的爱国情感的表达,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中所有对国家建设有益的行为,都是爱国的表现。

[1][2] 
编辑:何冬梅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