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变味的乡土,沉重的人情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人情往来,尤其在农村。适度的人情往来确实能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曾经淳朴的乡土民风已经变味,人情消费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成为压在农民身上沉重的负担。
千奇百怪的宴请
国庆期间,武陵山区的村民丁祥威可忙坏了。由于当地政府规定国庆之后禁止随便摆酒,村民们都争着在国庆节期间将撒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他每天要参加四五个宴席。
千里之外的安徽六安,小伙马俊中一直在上海工作,今年国庆节回到老家本想清静一下,不想却更加忙碌:“国庆7天,我有4天都在参加喜宴,还有3天在去参加喜宴的路上。”
半月谈记者在中西部农村采访了解到,村民们节假日不得不应付无穷尽宴请的现象非常普遍。“农村摆酒名堂很多,大体上可以用‘三生(升)三事’来概括:三生(升)即生日、生子、升学;三事指婚事、丧事、杂事,前两个事好理解,后面的杂事包含内容就多了,购车、买房、搬家等,只要想办,就有理由办。”丁祥威说。
三峡库区一村支部书记赵祥瑞透露,村里一村民考了驾照,竟然也办起酒席来。
皖北基层大学生村官张宁告诉记者:“一些农民长期在这种不良风气影响下,开始变得只看钱不认人,认为随礼多就是把自己看得重,给的少就是不给面子,相互之间还会因利益不平衡而产生矛盾。”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