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棉花机械化生产加快发展,促进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黄河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今天在滨州召开。农业部农机化司、省农机局及天津、河北等12个产棉区的农机部门,中国工程院三位院士和农口高校教授学者以及企业界代表参会。
16日上午,与会人员在无棣县万亩机采棉示范区,观摩了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业现场。这个万亩采棉示范区是2013年建设的,在这里开展不同棉花品种的对比试验,选育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现场展示了各类型号的采棉机、残膜清理机等各类新型现代农机具。展示中,一台五行采棉机正轰鸣着驶过棉田,过后棉花杆上还是拾的比较干净。据了解,机械化采棉,对种植行距等农艺有着规范要求,但是他的效率也是比较高的,一个六行采棉机每天能作业200亩,相当于800个采棉工。
用上采棉机的滨州市无棣县种棉大户杨文营已经尝到了甜头,他告诉记者,机器一个小时能采20亩左右,用人工采摘的情况下一亩地就得需要4个人干一天,人工费在400多块钱左右,用机器采一亩地100块钱就够。目前滨州4万亩机采棉进入机械化收获期,经测算,示范区籽棉平均亩产达到300公斤,高产地片亩产子棉349公斤。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