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 山东新闻正文

山东德州"两区同建"为中国城镇化转型提供了范例

2014/7/24 11:56:23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张春法

  中国山东网7月24日讯 从宁津县柴胡店镇东崔村等5个村农民自发自主合村并建,到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蔡永飞参与两份关于德州的调研报告的撰写,再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报告的批示,德州“两区同建”进行了整整5年。5年后的今天,事实证明了德州“两区同建”为中国城镇化转型提供了范例。

  蔡永飞说,民革中央去年到德州进行了两次调研,其中一次系“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联合调研组报告,得到了李克强、张高丽、汪洋等领导作的批示。另外一次是他去年参加德州经验的座谈交流而执笔写的报告,又得到李克强的批示。

  创立“两区同建”新模式

  “两区同建”是山东省德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模式创新,即以农村城镇化为重点,以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就地就近市民化为路径,发起于2007年,该市宁津县柴胡店镇东崔村等5个村农民自发自主将5村合并成一个大社区的实践,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之后由德州市委、市政府进行规划主导。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德州市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本着“既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又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原则,探索创立了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村经济园区同步建设的“两区同建”新模式,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有效解决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瓶颈问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民居住条件改善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双赢。

  截至目前,德州市借助“两区同建”已累计建成和在建集中居住式农村社区378个,入住农户30万户,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显著优化,全市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

  德州市已累计使用节余指标3万亩,保证了一大批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有效缓解了全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该市“两区同建”模式也为全省土地整治挖潜工作探索了新经验,走出了新路子。

  与此同时,德州还建成了876个农村产业园区,30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有了保障,占全市在村劳动力的30%。

  专家支招让德州“两区同建”少走弯路

  早在2012年8月,德州市就举办过城镇化暨两区同建研讨会,也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贺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党国英为德州“两区同建”进行过行之有效的指导。

  党国英认为,德州做好“两区同建”工作需要注意人口布局和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党国英说,社区建设不搞则已,要搞就搞大,没有财力的话,慢一点也可以,要按照城市的标准去打造社区。

  党国英坦言,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可以用专业园区保护制度来替代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议德州在这方面先行先试,提供一些经验。

  在那次研讨会上,贺铿也对德州“两区同建”提出了宝贵意见,他认为,德州两区同建发展势头很好,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提升、推广。这里面涉及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是两区同建,另一个是三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市化。通过两区同建促进三化,这个创意非常好,也取得了很重要的成绩,在全国非常具有代表意义。

  贺铿说,两区同建促进三化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要把这五者的关系处理得恰如其分。政府的责任是搞好规划,培育市场,加强服务,积极引导,促进两区同建,实现三化。各级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民生问题必须摆在第一位。

  其实,贺铿所说的民生问题也正是德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考虑的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也随着德州“两区同建”不断推进中逐步化解。

  15万农户变成“城里人”,30万农民在家门口轻松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去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跃居全省首位……

  “两区同建”关键在“同”

  德州市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产业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以“两区同建”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新路子,创造了“两区同建、三化同步、城乡一体”的新鲜经验,显著改变了农村面貌,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两区同建关键在“同”。建社区不单是让人们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人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广大农民搬进新居后要住得好、感到幸福,必须能稳定就业并有持续的收入来源。产业园区是居住社区的支撑,没有配套的产业园区,新建社区就会形成新的“空心村”。

  吴翠云说,德州在两区同建中注重顶层设计,特别强调要遵循城市化、产业发展规律,坚持按小城镇的标准规划建设农村社区,推动农民居住“向县城靠近、向乡镇驻地靠近、向交通要道靠近”;园区建设上,则根据当地传统、资源和区位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园区通过交换土地使用权、租用农民土地、集体转包土地等形式,引导农户开展土地流转,形成集中连片发展优质果品的种植模式,同时帮助建设社区,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社区城市化。

  德州“两区同建”为中国城镇化转型提供了范例。更是对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现实探索,将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积累经验、贡献力量。

  当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德州“两区同建”仍存在诸多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重要现实问题。比如,第一,“两区同建”后整理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如何分配、实现农村集体与政府储备利用的有效平衡,迫在眉睫;第二,“两区同建”在土地空间重组的基础上,带来农村社区(行政村)的合并重组,如何妥善处理原各行政村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寻求平稳过渡路径,亟需探究;第三,“两区同建”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对农村社会文化的城镇化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如何实现农村社会文化及组织方式的整体性、跟进式重组,必须重视。

  办法总比困难多,德州也正在同步解决“两区同建”所衍生的系列问题。如今,德州的“两区同建”,正在不断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的美好愿景。(张春法 综合报道)

编辑:栾美群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