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中国山东网新闻权威发布 正文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山东启动"乡村记忆工程"

2014/2/13 16:46:15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董理

  中国山东网2月13日讯(记者 董理)记者在今日上午举行的“乡村记忆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起,山东省将开始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在全省范围内选取20个左右试点,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让山东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保护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

  山东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指出,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的重点是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包括乡土建筑、街区遗产、农业遗产、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服饰、民间风俗礼仪、节庆习俗等,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加强文化遗产抢救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物局牵头的“乡村记忆工程”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于工程涉及的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巷建筑本体的保护维修,结合当地的城镇化建设规划,主要由市县财政负担。

  此外,“乡村记忆工程”将保护、征集、整理和展示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传承人口述史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

  保护对象多样 引入民俗生态博物馆等新概念

  对于“乡村记忆工程”的保护对象,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在发布会上指出,其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如民居、街巷、祠堂、园林、乡村大院等等,和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产遗物遗迹等实物,以及上述这些“有形”遗产所承载的乡土生产习惯、节庆习俗等“无形”遗产。

  “在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将着重引入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等新概念。”谢治秀表示,“乡村记忆工程”将在现有乡村、撤村并社区和城镇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在乡村层面,相关部门将选定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农村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进行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活态化”的乡村博物馆。”

  将选20个试点开展“乡村记忆工程”

  谢治秀介绍,按照计划,“乡村记忆工程”将于今年一季度在全省进行地区性调研摸底,以市为单位对传统村落、街区和散存的重要民居进行调研摸底,对省内传统文化遗产分布基本情况进行归类整理。

  “今年上半年,我们会选取部分遗产资源保存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城镇、村、居共20个左右作为试点单位。”谢治秀说,“乡村记忆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年底前完成第一批试点社区(乡村)博物馆的改造布展工作。 

编辑:邹淑娟    责任编辑:谭静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